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空间引力波探测-专刊

2016年2月12日,美国LIGO地面引力波探测实验组正式宣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直接观测到了宇宙中双黑洞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信号,开启了迈向引力波天文学的新纪元。2017年10月3日,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LIGO引力波实验组的科学家,以奖励他们在“LIGO探测器以及引力波探测方面的决定性贡献”。2017年10月16日,美国LIGO和意大利室女座引力波天文台(Virgo)联合宣布于2017年8月17日首次发现双中子星并合引力波事件,国际引力波电磁对应体观测联盟发现该引力波事件的电磁对应体。该事件是天文学家期待已久的重大发现,在天文学以及物理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正式开启了多信使引力波天文学时代。

由于地面实验装置受到诸多限制,如低频噪声及有效臂长等,要探测1mHz-1Hz频段的引力波,必须发展百万公里级干涉臂的空间引力波天线。LIGO的结果也极大地激励了各国的空间引力波探测项目,例如ESA-NASA合作的LISA计划以及我国的“太极计划”、“天琴计划”等。引力波信号极其微弱,它的相对强度为量级左右。即使卫星间相距三百万公里,当引力波经过时产生的距离变化约为30 pm,这对三百万公里工作距的激光干涉测量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同时,为保证如此高精度的测量,测试质量的加速度扰动也必须控制在以下,这对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都提出了极高的挑战。


客座主编 文章列表
客座主编介绍:

靳刚,博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1993年获巴黎居里大学物理光学博士,师从法国著名光学家A.C. Boccara教授。长期从事纳尺度光学测量及其应用,先后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任合作研究员、瑞典林学平大学(Linkoping University)访问科学家和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客座教授等;近年来从事空间激光干涉和相关技术研究,主持与承担中科院知识创新空间科学预先研究项目《空间激光干涉仪方法学演示系统》、中科院装备研制项目《空间激光干涉仪地面演示系统》以及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多波段引力波宇宙研究——空间太极计划预研等。现任中科院空间引力波计划——太极计划载荷技术总师,领衔激光干涉测距系统整体设计和技术总成。发表科技文章130多篇,专利30多项。

王智,博士,研究员,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爱因斯坦研究所)访问学者。一直从事航天光学遥感器的研制工作,参与过我国第一颗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有效载荷的研制、嫦娥三号着陆器有效载荷的研制、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多波段引力波宇宙研究---空间太极计划预研等。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空间引力波探测有效载荷的研制,主要是超稳望远镜、惯性传感器等相关的研制工作。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末页
  • 共:2页
x 关闭 永久关闭

重要通知

2024年2月16日科睿唯安通过Blog宣布,2024年将要发布的JCR2023中,229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将SCI/SSCI和ESCI期刊一起进行排名!《中国光学(中英文)》作为ESCI期刊将与全球SCI期刊共同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