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兴超, 潘锐, 韩嘉悦, 董翔, 王军.
拓扑量子材料光电探测器研究进展
. 中国光学,
2021, 14(1): 1-23.
doi: 10.37188/CO.2020-0096
|
[2] |
张金月, 吕俊鹏, 倪振华.
二维材料异质结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器
. 中国光学,
2021, 14(1): 1-13.
doi: 10.37188/CO.2020-0139
|
[3] |
罗敬, 张晓辉, 何煦, 叶露, 张天一.
自准直仪光电探测器失调对测角的影响
. 中国光学,
2020, 13(3): 558-567.
doi: 10.3788/CO.2019-0207
|
[4] |
刘铭鑫, 张新, 王灵杰, 史广维, 吴洪波, 付强.
压缩感知光谱成像技术的编码孔径与探测器匹配优化
. 中国光学,
2020, 13(2): 290-301.
doi: 10.3788/CO.20201302.0290
|
[5] |
叶余杰, 柯少颖, 吴金镛, 李成, 陈松岩.
横向收集结构锗硅半导体雪崩探测器的设计研究
. 中国光学,
2019, 12(4): 833-842.
doi: 10.3788/CO.20191204.0833
|
[6] |
张猛蛟, 蔡毅, 江峰, 钟海政, 王岭雪.
紫外增强硅基成像探测器进展
. 中国光学,
2019, 12(1): 19-37.
doi: 10.3788/CO.20191201.0019
|
[7] |
何玲平, 岳巾英, 张宏吉, 陈波.
基于电容分割的光子计数成像探测器读出阳极优化设计及仿真
. 中国光学,
2019, 12(6): 1303-1310.
doi: 10.3788/CO.20191206.1303
|
[8] |
李志刚.
基于探测器标准的高精度光谱辐射标准光源
. 中国光学,
2015, 8(6): 909-918.
doi: 10.3788/CO.20150806.0909
|
[9] |
张军强, 谢飞, 薛庆生, 辛久喜.
基于四象限探测器的激光导引镜头的研制
. 中国光学,
2015, 8(3): 471-479.
doi: 10.3788/CO.20150803.0471
|
[10] |
王新华, 黄玮, 欧阳继红.
多探测器拼接成像系统实时图像配准
. 中国光学,
2015, 8(2): 211-219.
doi: 10.3788/CO.20150802.0211
|
[11] |
刘丽娜, 张国青.
利用多像素光子计数器的光学串话效应提高光子探测效率
. 中国光学,
2015, 8(2): 205-210.
doi: 10.3788/CO.20150802.0205
|
[12] |
尼启良.
使用曲面微通道板和感应电荷位置灵敏阳极的软X射线-极紫外光子计数成像探测器研究
. 中国光学,
2015, 8(5): 847-872.
doi: 10.3788/CO.20150805.0847
|
[13] |
徐明飞, 黄玮.
基于同心球透镜的四镜头探测器阵列拼接成像系统
. 中国光学,
2014, 7(6): 936-941.
doi: 10.3788/CO.20140706.0936
|
[14] |
李明宇, 薛懿, 罗根, 张超.
平面光波导生物传感器微流通道的不可逆封合
. 中国光学,
2013, 6(1): 103-110.
doi: 10.3788/CO.20130601.0103
|
[15] |
陈健, 王伟国, 高慧斌, 刘廷霞, 吉桐伯, 于洪君.
紫外探测器的辐射定标及标准传递
. 中国光学,
2012, 5(4): 423-429.
doi: 10.3788/CO.20120504.0423
|
[16] |
卜绍芳, 尼启良, 何玲平, 张宏吉, 刘世界.
极紫外波段微通道板光子计数探测器
. 中国光学,
2012, 5(3): 302-309.
doi: 10.3788/CO.20120503.0302
|
[17] |
张磊, 邵碧波, 杨鹏翎, 王振宝, 闫燕.
基于热释电探测器的重频脉冲激光诊断
. 中国光学,
2011, 4(4): 404-410.
|
[18] |
孙志远, 王晶, 乔彦峰.
环境对中波红外探测器测温精度的影响
. 中国光学,
2010, 3(6): 659-664.
|
[19] |
李东景, 于平, 李先锋, 赵昶宇.
星上定标系统探测器高精度信号处理电路的实现
. 中国光学,
2009, 2(3): 211-217.
|
[20] |
张吉英, 蒋大勇, 鞠振刚, 申德振, 姚斌, 范希武.
用于日盲波段的MgZnO薄膜材料和紫外探测器
. 中国光学,
2008, 1(1): 80-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