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吕博, 冯睿, 寇伟, 刘伟奇.
折反射式空间相机光学系统设计与杂散光抑制
. 中国光学,
2020, 13(4): 822-831.
doi: 10.37188/CO.2019-0036
|
[2] |
邵洪禹, 李英超, 王超, 史浩东, 刘壮, 李冠霖.
超分辨望远光学系统像差影响及优化设计
. 中国光学,
2020, 13(1): 106-120.
doi: 10.3788/CO.20201301.0106
|
[3] |
崔穆涵, 田志辉, 周跃, 章明朝, 陈雪, 李佳起, 易翔宇.
大相对孔径紫外成像仪光学系统设计
. 中国光学,
2018, 11(2): 212-218.
doi: 10.3788/CO.20181102.0212
|
[4] |
张帆, 李景林, 孙斌, 张军, 王书新.
非对称空间光学遥感器主动热控系统多目标优化设计
. 中国光学,
2016, 9(4): 463-471.
doi: 10.3788/CO.20160904.0463
|
[5] |
宣明, 王家骐.
长春光机所航天光学遥感器研制基地建设进展
. 中国光学,
2015, 8(1): 1-16.
doi: 10.3788/CO.20150801.0001
|
[6] |
王祥, 李义, 杨献伟.
日-地系拉格朗日L1点太阳观测器热设计
. 中国光学,
2013, 6(6): 930-938.
doi: 10.3788/CO.20130606.930
|
[7] |
江帆, 吴清文, 刘巨, 李志来, 杨献伟, 于善猛.
低轨道轻质星载一体化空间光学遥感器的热设计
. 中国光学,
2013, 6(2): 237-243.
doi: 10.3788/CO.20130602.0237
|
[8] |
关奉伟, 刘巨.
空间光学遥感器大功率控制电箱的热设计
. 中国光学,
2013, 6(6): 919-929.
doi: 10.3788/CO.20130606.919
|
[9] |
张景旭.
地基望远镜塔台圆顶结构形式及设计原则
. 中国光学,
2012, 5(2): 126-132.
doi: 10.3788/CO.20120502.0126
|
[10] |
顾国超, 王丽, 刘洪波, 高雁, 陈家琦.
瞬态热量标定系统的太阳模拟器光学系统设计
. 中国光学,
2012, 5(6): 630-638.
doi: 10.3788/CO.20120506.0630
|
[11] |
刘洪波, 高雁, 王丽, 顾国超, 冯伟昌.
高倍聚光太阳模拟器的设计
. 中国光学,
2011, 4(6): 594-599.
|
[12] |
朱时雨, 张新, 李威.
计算机辅助装调与传统基准传递技术相结合实现三镜消像散系统的装调
. 中国光学,
2011, 4(6): 571-575.
|
[13] |
郭亮, 吴清文, 曹启鹏, 颜昌翔, 陈立恒, 王领华, 刘伟毅.
空间相机电控机箱的热设计及仿真分析
. 中国光学,
2011, 4(2): 129-138.
|
[14] |
杨献伟, 吴清文, 李书胜, 江帆, 李志来.
空间光学遥感器热设计
. 中国光学,
2011, 4(2): 139-146.
|
[15] |
张益茬, 刘伟, 胡春晖.
空间超光谱成像仪前置光学系统的热光学特性
. 中国光学,
2010, 3(6): 572-579.
|
[16] |
杨为锦, 孙强.
中波红外连续变焦系统设计
. 中国光学,
2010, 3(2): 164-169.
|
[17] |
张国玉, 吕文华, 贺晓雷, 徐 亮, 徐熙平.
太阳模拟器辐照均匀性分析
. 中国光学,
2009, 2(1): 41-45.
|
[18] |
张振, 童广辉, 吕银环.
红外焦平面静态地平仪用地球模拟器光机系统设计
. 中国光学,
2009, 2(3): 200-204.
|
[19] |
苏克强, 陈长征, 任建岳, 张军, 李宪圣.
真空罐内应用的太阳模拟灯阵热设计
. 中国光学,
2009, 2(6): 489-494.
|
[20] |
.
空间光学的发展与波前传感技术
. 中国光学,
2008, 1(1): 1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