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谷茜茜, 崔占刚, 亓波.
基于离轴自由曲面的激光通信光学天线设计
. 中国光学,
2020, 13(3): 547-557.
doi: 10.3788/CO.2019-0157
|
[2] |
赵猛, 颜昌翔, 吴从均.
激光通信地面测试终端间隔离度的仿真分析
. 中国光学,
2020, 13(3): 472-481.
doi: 10.3788/CO.2019-0154
|
[3] |
王俊尧, 宋延嵩, 佟首峰, 姜会林, 董岩, 董科研, 常帅.
空间激光通信组网反射镜联动跟踪控制技术
. 中国光学,
2020, 13(3): 537-546.
doi: 10.3788/CO.2019-0176
|
[4] |
董全睿, 陈涛, 高世杰, 刘永凯, 张玉良.
星载激光通信技术研究进展
. 中国光学,
2019, 12(6): 1260-1270.
doi: 10.3788/CO.20191206.1260
|
[5] |
许燚赟, 董科研, 安岩, 朱天元, 颜佳.
离焦对激光通信接收视场的影响分析
. 中国光学,
2018, 11(5): 822-831.
doi: 10.3788/CO.20181105.0822
|
[6] |
高铎瑞, 李天伦, 孙悦, 汪伟, 胡辉, 孟佳成, 郑运强, 谢小平.
空间激光通信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 中国光学,
2018, 11(6): 901-913.
doi: 10.3788/CO.20181106.0901
|
[7] |
张家齐, 张立中, 董科研, 王超, 李小明.
二次成像型库德式激光通信终端粗跟踪技术
. 中国光学,
2018, 11(4): 644-653.
doi: 10.3788/CO.20181104.0644
|
[8] |
杨成龙, 颜昌翔, 杨宇飞.
星间激光通信终端光学天线的隔离度
. 中国光学,
2017, 10(4): 462-468.
doi: 10.3788/CO.20171001.0462
|
[9] |
曾飞, 高世杰, 伞晓刚, 张鑫.
机载激光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
. 中国光学,
2016, 9(1): 65-73.
doi: 10.3788/CO.20160901.0065
|
[10] |
黄龙, 张文会.
潜望式激光通信瞄准机构误差计算
. 中国光学,
2015, 8(5): 840-846.
doi: 10.3788/CO.20150805.0840
|
[11] |
王旭, 王挺峰, 王弟男, 王化龙.
无线光链路快速同步技术
. 中国光学,
2014, 7(2): 245-252.
doi: 10.3788/CO.20140702.0245
|
[12] |
张来线, 孙华燕, 樊桂花, 赵延仲, 郑勇辉.
猫眼逆向调制自由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研究进展
. 中国光学,
2013, 6(5): 681-691.
doi: 10.3788/CO.20130605.0681
|
[13] |
吴从均, 颜昌翔, 高志良.
空间激光通信发展概述
. 中国光学,
2013, 6(5): 670-680.
doi: 10.3788/CO.20130605.0670
|
[14] |
付强, 姜会林, 王晓曼, 刘智, 佟首峰, 张立中.
空间激光通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中国光学,
2012, 5(2): 116-125.
doi: 10.3788/CO.20120502.0116
|
[15] |
李洪法, 薛旭成, 郭永飞, 朱宏殷.
双抽头CCD图像整合优化设计
. 中国光学,
2012, 5(1): 42-47.
doi: 10.3788/CO.20120501.0042
|
[16] |
刘 杰, 陈 涛, 王建立, 董 磊.
无线激光通信在高速视频传输中的应用
. 中国光学,
2010, 3(3): 290-295.
|
[17] |
李渊渊, 孟伟.
一种用硬件实现的Bayer格式图像恢复算法
. 中国光学,
2009, 2(6): 538-542.
|
[18] |
于洪涛, 丁铁夫, 郑喜凤, 李爽, 尹柱霞.
基于FPGA的千兆以太网光纤转换器的设计
. 中国光学,
2009, 2(4): 352-357.
|
[19] |
王德俊, 王建立, 阴玉梅, 王鸣浩.
基于FPGA的近红外实时透雾成像方法
. 中国光学,
2009, 2(5): 445-451.
|
[20] |
陈少杰, 唐玉国, 巴音贺希格, 李延超, 于宏柱, 崔继承.
高速便携式近红外光栅光谱仪光电系统设计
. 中国光学,
2009, 2(4): 322-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