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5G、移动互联网产业对高性能和高集成度信息技术的迫切需求,以集成化、微型化的光学技术与器件为核心的纳米光学展现出巨大的技术优势。作为纳米光学的前沿热点,超构表面因其强大的光场调控能力、加工简易及超薄平面结构特性的显著优势,克服了传统光学元件和三维体超构材料的技术局限,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超构表面由二维平面化的亚波长结构组成,展现出对光波前振幅、相位、偏振等参量多样灵活的调控能力,为微型化、高性能的纳米光学器件设计提供了全新的平台。自2011年超构表面概念首次提出,超构表面光场调控的新原理、新技术以及新应用不断涌现,凝聚成一个快速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
过去十年超构表面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本期专题旨在系统梳理本领域的阶段性成果,总结超构表面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望领域未来发展的新方向。为相关研究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交流平台,加强读者对超构表面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专题包含综述和研究论文,感兴趣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1. 超构表面的新机理(莫尔超构表面、角/频域色散调控、BIC超表面、二维材料超表面)。
2. 超构表面的新技术(加工制备技术、动态调控技术、非线性调控)。
3. 超构表面的新应用(量子信息、超透镜、多维全息、结构色彩、信息加密)。
※ 注 ※
☛ 所有论文将发表在 《中国光学》 期刊;
☛ 刊出时间:2021年第四期;
☛《中国光学》被数据库收录情况:EI、ESCI (SCI后备期刊)收录,中科院JCR期刊分区Q4区。
投稿截止日期:2021年4月30日
联系人:李耀彪
电话:0431-86176852
本期专刊客座主编
蔡定平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
蔡定平教授,现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主任,是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Fellow),美国物理学会(APS)会士,国际电磁科学院(EMA)会士,国际电子电机工程学会(IEEE)会士,日本应用物理学会(JSAP)会士,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士,国际光电工程学会(SPIE)会士,亚太材料科学院(APAM) 院士(Academician),俄罗斯国际工程科学院院士。蔡教授获有2019年艾思薇尔SCI高被引学者(2020年)、2018中国光学十大进展(2019年)、国际光电工程学会(SPIE)墨子奖(2018年),曾担任IEEE Joseph F.Keithley 仪器和测量评奖委员(2013-2016)、美国光学学会(OSA)和IS&T Edwin H. Land奖章的评委(2014-2016)、国际光电工程学会(SPIE)理事会理事(2012-2014年)、以及IEEE仪器和测量学会分会主席(2009-2013)。蔡教授1990年获得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堤大学博士,目前研究的领域是纳米光子学、光电物理及量子光学信息、超材料、超构表面及超构透镜,目前已发表相关研究的SCI期刊的学术论文共317篇(SCI引用>12,886次,SCI高引56次)、出版专着或专着章节及会议论文共65篇、技术报告及其他论文共38篇,国内外(美国、加拿大、日本及德国等)专利共44项67个(技术移转5项20个专利) ,曾参加重要国际会议275次做特邀报告或大会报告。目前担任《光:先进制造》和《量子电子学进展》的编辑,《光波技术杂志》副主编,ACS光子学、APL光子学、应用物理评论、纳米通讯、小方法、先进量子技术、光电进展、光学通信、等离子、光电子评论和光电子前沿杂志编委会委员,以及多项国际知名期刊的文章审稿人。
周磊教授 复旦大学
周磊,1997年获复旦大学博士学位,随后在日本东北大学(1997-2000)及香港科技大学(2000-2004)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4年至今任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获国家杰青(2007),长江学者(2010),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2015),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6),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2019),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9),美国光学学会(OSA)青年科学家奖(2016),美国物理学会(APS)杰出审稿人(2017),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士(2019),WOS全球高被引学者(2019)等荣誉或奖励。在超构材料等领域从事研究,在《Nature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论文 170 余篇, 作为大会主席多次组织超构材料相关的国际会议,作为中方主席发起并组织中日韩三国超构材料学术论坛,100余次在国际会议上做大会/主旨/特邀报告,目前担任期刊《Nanophotonics》的Managing Editor,《Phys. Rev. Mater.》,《EPJ-AM》以及《光学学报》等期刊的编委。
李向平研究员 暨南大学
李向平,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院长助理,2009年在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微光子中心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5年在微光子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1年荣获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项目资助并授予APD Fellowship;2013年荣获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Victoria Fellowship;2014年荣获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项目资助并授予DECRA Fellowship。2015年受聘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院并组建纳米光子器件课题组,同年荣获中组部青年QR计划资助及基金委优秀青年项目资助。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纳光学、等离激元、超表面以及光存储等。近5年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Nano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
目前已经接受《中国光学》邀请
同意为专刊撰稿的专家
姓名 | 单位 |
蔡定平 | 香港理工大学 |
陈树琪 | 南开大学 |
仇成伟/鲍桥梁 | 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 |
崔铁军 | 东南大学 |
董建文 | 中山大学 |
黄玲玲 | 北京理工大学 |
李贵新 | 南方科技大学 |
李家方 | 北京理工大学 |
李涛 | 南京大学 |
李向平 | 暨南大学 |
罗先刚 | 中科院成都光电所 |
马耀光 | 浙江大学 |
任浩然 | 慕尼黑大学 |
王漱明 | 南京大学 |
肖淑敏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叶芳伟 | 上海交通大学 |
张霜 | 英国伯明翰大学 |
郑国兴 | 武汉大学 |
周磊 | 复旦大学 |
张诚 | 华中科技大学 |